〔自由時報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走過五十七年歲月的知本天主堂,經台東專科學校建築科鑑定為海砂屋,將協助原貌修繕,學生更以此為題,發揮創意為教堂設計附屬建築,包括一棟聖經造型的神父宿舍。
知本天主堂是於民國四十五年落成啟用,已由台東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被鑑定為海砂屋,當地老一輩居民並不意外,因為天主堂正是由在地居民駕牛車到海邊運砂所建,在當時,以海砂蓋房子,是很正常的事,長期以來,教堂不斷出現水泥剝落、鋼筋裸露的現象。
東專建築科去年為知本天主堂進行鑑定,副教授顧超光說,它就是典型的海砂屋,也幸好是此地的海砂氯離子含量較低,所以還能撐過半世紀,且還能進行原貌修繕。
知本天主堂的特色之一是由居民在牆壁作畫,這也是它具有保留價值的原因之一;顧超光說,修繕計畫是拆除教堂的東、西側牆壁,興建耐震壁,彩繪較多的南、北側牆壁則可以全部保留,總經費約需一千兩百萬元,因是歷史建築,縣府將予補助。
除了協助修繕,顧超光也以知本天主堂為題目,請同學各自發揮創意及專業知識,在保留天主堂原貌的前提下,為它設計附屬空間。同學們紛紛以在地卑南族特色來發揮,有的設計卑南族會所,也有以卑南族石生系統為發想的石頭造型,有的仿百步蛇的菱形紋來設計,也有學生為它增加宗教特色,黃文禹就以聖經樣貌設計神父宿舍。
這些作品目前正在台東鐵道藝術村二六一倉庫展出,顧超光說,天主堂是原貌修繕,但附屬空間可以自由變化,學生的作品是提供不同的觀點,待未來有經費時加以落實。
台東民宿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