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東文化---長濱文化 |
|
|
|
八仙洞
長濱文化源於五至六千年前,又稱先陶文化,其承繼了舊石器文化傳統,經濟以漁獵採集為生,沒有農業,也不懂得製作陶器,所有的石器都是打製,而不是磨製成的。
長濱文化是至目前為止,台灣唯一已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係屬五千至一萬年前的人類遺留。當時經濟以漁獵採集為主,使用工具多為石器,此外亦發現有不少骨器。
民國57年3月,臺大地質系林朝棨教授對台東縣長濱鄉八仙洞不同高度的海蝕洞穴進行調查研究時,發現若干洞穴的堆積層中,含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層,其中有些可能屬於年代更古老的紅色十一層,因此推想或許能挖掘到比新石器時代更早期的文化層,於是邀請考古人類學系的宋文薰教授一同勘察,終於發現了舉世矚目的史前長濱文化。
民國57年至59年,臺灣大學考古人類系師生在乾元洞、海雷洞、永安洞、無名洞、龍舌洞、潮音洞等洞穴作過多次發掘,發現大量文化遺留。據潮音洞採集的三件木炭標本,測出的碳十四年代,皆為五、六千年前,而乾元洞的一件木碳標本則超過一萬年。
民國77年,臺灣大學考古隊在成功鎮信義里小馬的一個海蝕洞地表下約50公分深處,發現了長濱文化的石器及一座以蹲踞姿勢入土的墓葬,由於這是目前臺灣所發現最早的一座墓葬,小馬因而聲名遠播。
當時使用的石器非常簡陋,只是將鵝卵的一邊打掉便成為一件偏鋒砍器,打下來的多餘石片,則可作成刮、切工具。至於獸骨器,則有骨針、長形尖器、骨鑿和可能用來釣魚的兩頭尖器等。長濱文化的主要遺址包括長濱的八仙洞遺址及成功鎮信義里的小馬洞穴遺址。已在八仙洞發現了大量的石器與墓穴,並在小馬的海蝕洞中挖掘出另一座墓葬穴。
八仙洞位於台東縣樟原村南方台十一號花東公路旁,是一處由十餘個海蝕洞組成的特殊景觀區。由於這些洞穴大的可以住下不少人,史前時代的人們便利用這些洞穴作為他們居住的場所。
公車-從台東火車站前左側的鼎東客運海線總站搭往靜浦的班車,在八仙洞下車。
開車-從台東市取11號省道,經馬蘭加油站、台東大橋、富岡、東河、成功可抵長濱,八仙洞距長濱9.5公里,全程約100公里。
資料來源/台東縣全球資訊網
台東民宿推薦網轉載發佈 |
|
|
資料來源:台東縣全球資訊網 |
|
|
|
 |
|
|
|
|